引起ELISA檢測試劑盒測定錯誤結果的原因有哪些
引起ELISA檢測試劑盒測定錯誤結果的原因有哪些?
前不久上海樊克生物銷售人員接到了某高校的一通,對方表示到他們在做ELISA試劑盒測定時總會出現一些錯誤,明明都有嚴格按照要求進行操作,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ELISA檢測試劑盒在測定時出現了錯誤呢?
一般來講,引起ELISA試劑盒測定錯誤有以下幾種情況:
①標本因素;
②試劑因素;
③操作因素。
標本因素:
包括血清、血漿、尿液、胸腹水、腦脊液、細胞培養上清等。
1)血清:
室溫血液自然凝固10-20分鐘后,離心20分鐘左右(2000-3000轉/分)。仔細收集上清。保存過程中如有沉淀形成,應再次離心。
2)血漿:
應根據標本的要求選擇EDTA、檸檬酸鈉或肝素作為抗凝劑,混合10-20分鐘后,離心20分鐘左右(2000-3000轉/分)。仔細收集上清。保存過程中如有沉淀形成,應再次離心。
3)尿液:
用無菌管收集。離心20分鐘左右(2000-3000轉/分)。仔細收集上清。保存過程中如有沉淀形成,應再次離心。胸腹水、腦脊液參照此實行。
4)細胞培養上清:
檢測分泌性的成份時,用無菌管收集。離心20分鐘左右(2000-3000轉/
分)。仔細收集上清。檢測細胞內的成份時,用PBS(PH7.2-7.4)稀釋細胞懸液,細胞濃度達到100萬/ml左右。通過反復凍融,以使細胞破壞并
放出細胞內成份。離心20分鐘左右(2000-3000轉/分)。仔細收集上清。保存過程中如有沉淀形成,應再次離心。
5)組織標本:
切割標本后,稱取重量。加入一定量的PBS,PH7.4。用液氮迅速冷凍保存備用。標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-8℃的溫度。加入一定量的PBS(PH7.4),用手工或勻漿器將標本勻漿充分。離心20分鐘左右(2000-3000轉/分)。仔細收集上清。分裝后一份待檢測,其余冷凍備用。
試劑因素:
1. 用戶在初次使用試劑盒時,應將各種試劑管離心數分鐘,以便試劑集中到管底。
2. 每次實驗留一孔作為空白調零孔,該孔不加任何試劑,只是后加底物溶液及2N H2SO4。測量時先用此孔調OD值至零。
3. 為防止樣品蒸發,試驗時將反應板放于鋪有濕布的密閉盒內,酶標板加上蓋或覆膜。
4. 未使用完的酶標板或者試劑,請于2-8℃保存。標準品、生物素標記抗體工作液、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親和素工作液請依據所需的量配置使用。請勿重復使用已稀釋過的標準品、生物素標記抗體工作液或、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親和素工作液。
5. 建議檢測樣品時均設雙孔測定,以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。
操作因素:
1.使用前,將所有試劑充分混勻。不要使液體產生大量的泡沫,以免加樣時加入大量的氣泡,產生加樣上的誤差。
2.根據待測樣品數量加上標準品的數量決定所需的板條數。每個標準品和空白孔建議做復孔。每個樣品根據自己的數量來定,能使用復孔的盡量做復孔。標本用標本稀釋液1:1稀釋后加入50ul于反應孔內。
3.加入稀釋好后的標準品50ul于反應孔、加入待測樣品50ul于反應孔內。立即加入50ul的生物素標記的抗體。蓋上膜板,輕輕振蕩混勻,37℃溫育1小時。
4.甩去孔內液體,每孔加滿洗滌液,振蕩30秒,甩去洗滌液,用吸水紙拍干。重復此操作3次。如果用洗板機洗滌,洗滌次數增加一次。
5.每孔加入80ul的親和鏈酶素-HRP,輕輕振蕩混勻,37℃溫育30分鐘。
6.甩去孔內液體,每孔加滿洗滌液,振蕩30秒,甩去洗滌液,用吸水紙拍干。重復此操作3次。如果用洗板機洗滌,洗滌次數增加一次。
7.每孔加入底物A、B各50ul,輕輕振蕩混勻,37℃溫育10分鐘。避免光照。
8.取出酶標板,迅速加入50ul終止液,加入終止液后應立即測定結果。
9.在450nm波長處測定各孔的OD值。
而在整個的ELISA試劑盒實驗中,需要注意的事項有: